第十四章:影帝刘想的教科书式表演
林耀生提供的证人名单上,刘想的名字是排在最后的。
想来也是,作为整个案件的总述人,自然是要最后一个出场的。但长孙冲却不按套路出牌,第一个叫上了刘想。
不为别的,只因房俊与刘想见过面,而且房俊已经知道刘想要说什么了,有了心里准备。所以,他就要反其道而行之,打房俊一个措手不及。
一想到房俊目瞪口呆、哑口无言的场面,长孙冲差点笑出声来。
其他人都不知所谓的看向他。
“咳咳…”长孙冲继而轻咳了两声。“堂下所跪何人?”
是你把我叫上来的,还问我是何人?真是岂有此理。
刘想拼命忍住心里喷涌而出的腹诽,陪笑道。
“小人刘想。”
“到这长安衙门做什么?”
“小人状告当朝驸马房俊,杀害我表兄一家三口。”
于是,刘想又将那日在堂上说的话又说了一遍,其中还又掺杂了一些细节片段。
比如,刘招娣做噩梦,梦到房俊强行娶她过门,第二天一早就哭喊着要上吊;或者是刘招娣一个人的自言自语,说的都是害怕房俊的话之类的。这些话,一半是长孙冲教的,另一半是刘想自己揣摩的,为的就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。
只见刘想一会哭,一会笑,一会又唉声叹气,那幽怨痛心的样子,就跟真有其事一样。他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般,看的房俊都有些傻眼。
这刘想干别的不行,表演可谓是信手拈来,这要是拿到现代来,这演技,不当个影帝都可惜了!
听着听着,连房俊自己都有点恍惚,怀疑以前的房俊真的杀过人。不光如此,人群里的百姓也有不少动摇的。
“看样子这刘想说的确实是真的啊!要不怎么会有鼻子有眼的。”
“是啊是啊,我听的也像是真的。”
“看他哭的那么伤心,不像是装的。”
“是不是装的我不知道,但这个刘想说的绝对不是真的,我相信房县令的为人!”
“没错,这个刘想看着就不像是个好人,他肯定说谎了!”
听着堂下传来的百姓评论,长孙冲满意的点点头。就是这样!虽然只动摇了一少部分百姓的想法,那就够了!接下来,他会一点一点的把房俊这个伪君子的面具敲碎,让大家好好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货色!
想到这里,他冲刘想使了个眼色,意思是让他赶快结束。
刘想会意,直接拐进结尾。
“我与表哥一家虽然是远亲,但也有浓的化不开的血缘关系。所以,今天我才站在这里,恳请长孙大人务必给表哥一家一个公道,这样,我也能给表哥一个交代,不至于百年之后,无颜面对他们。”
说到最后,刘想还站起身,面向人群,动情的举起了双手,开始他最后的演讲。
“皇天在上,厚土在下,我刘想…”
“欸,我认识你!”突然,人群中一个青年的声音打断了刘想的话。众人纷纷望过去,只见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黝黑青年,正盯着刘想。
“刚才看你的侧脸就觉得眼熟,就是你,上个月爬我们村闫寡妇家的墙头,后来被官府带走的那个男人吧!”
“乡亲们,这人是个地痞流氓,千万别相信他的话!”
刘想的表演在结尾时候被人给打断了,这让他万分恼火,整场表演就差一个完美的谢幕了。这时候强制他停下来,颇有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。于是,刘想一改刚才的悲恸的表情,凶神恶煞的朝青年吼道。
“地痞流氓怎么了?地痞流氓就没有家人吗?地痞流氓说的就一定是假话吗?”
瞬间,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。
虽说刘想的话说的没错,但他如此回答,也间接承认了青年口中所说的“爬寡妇墙头”的人就是他。
这一来,人群顿时又炸开了锅。舆论风向“呼”的就变了。
“畜生!一个爬寡妇墙头的人说的话怎么可信!”
“对啊,说不定那刘招娣也是被他害死的,当他知道县令曾经与刘招娣有龃龉时,就赖上了咱们县令!”
“是啊是啊,不然这刘招娣一家都死了两个月多月了,他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才报官?”
“你们看啊,这刘想眼下乌青、瘦骨嶙峋,说不定是个大烟鬼,等着敲诈县令的钱去买大烟呢!”
其实,刘想眼下乌青是因为从昨天到现在一直没合眼,为了排练这个场景,他费了不少功夫。
可老百姓们不管什么真假,反正都是起哄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。一时间,刘想被百姓们的无端猜测淹没了,他也体验了一回百口莫辩的感觉。
长孙冲扶额轻叹了一声。
这个刘想,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他的表现欲这么强呢?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!
“肃静!肃静!”长孙冲一连狠狠拍了两下惊堂木,都没有震住围观的百姓。那些七嘴八舌的声音听在他耳朵里,就像有一百只苍蝇围着他不停飞着。
“衙役!衙役!”眼看无法制止百姓,长孙冲转向王武,用手做了一个杵地的动作。
王武不情不愿的支起杀威棒,十个衙役一同喊起来,“威~武~”
果然,随着衙役们的声音出口,人群变得安静下来。
长孙冲满意的点点头,一拍惊堂木。
“原告刘想的证词已经陈述完毕,房俊你可有异议?”
房俊也从刘想的表演中缓过神来,长长舒了一口气。“回大人的话,无异议。”
“既然无意义,那…”
“长孙大人,您还没有请出其他证人。”眼看着长孙冲的手指已经搭上了签筒里的竹签,林耀生忙出声提醒道。“虽然驸马已经认罪,但审案的流程不能改,不然王县丞也无法将供述交由刑部收档。”
“哎呀,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?”长孙冲讪笑着收回手,“那就把这个,卖黄豆的黄豆豆叫上来吧!”
哼,幸亏本少爷有先见之明,提前安排好了证人,房俊啊,你就瞧好吧!